《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周三执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 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 , 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 , 是这篇童话的特点 , 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
学习本课的重点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 , 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通过课文 , 使学生走近安徒生 , 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针对以上要求 , 我在教学第二课时时 , 先从“幸福”入手 , 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在齐读了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后 , 我问学生小女孩幸福吗 , 什么给了她幸福 。然后让他们自己读五次擦然火柴的部分 , 把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划出来多读几遍 。重点品读了第一次擦然火柴的部分 , 感受小女孩矛盾的心理 。课文学完后 , 请学生比较了五次擦然火柴的不同 , 从而体会小女孩渴望幻象中的一切变成现实的内心需求 。然后再回归到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 让学生说说两个“幸福”分别指什么 。
谈到小女孩的幻想和现实 , 有孩子谈到:小女孩只不过是需要温暖 , 需要食物 , 需要快乐 , 需要亲情 , 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最低级的要求 , 而这样低的要求竟然都要靠幻想来实现 , 小女孩太可怜了 , 当时社会人之间太冷漠了 。当我提到 , 小女孩在痛苦中是不是悲观失望 , 是不是想一了了之呢?再看看第一次和第五次她擦然火柴的有关描写 , 你体会到了什么?很轻松的将学生的眼球引到了这两句话上 , 也如预设的一样 , 学生抓住关键词明白 , 小女孩为了让幻想中的幸福存留的时间长一些 , 没有放弃 , 而是“赶紧”擦燃了“一大把”火柴 , 想留住这些幸福时光 。当清晨我们再次看到小女孩的时候 , 她嘴角的微笑更加证明她曾经幸福过 。我随即告诉孩子 , 小女孩去了 , 留给我们无限的同情 , 也留给我们终身受用的东西 , 那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最后学习了阅读链接中的诗歌 , 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