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如何写?( 五 )


师:你们说得真好 , 老师已被深深感动了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大家再读有关的语句 。读出“美好”的感受 , 你感兴趣的幻景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五次幻景 , 师个别点拨 。
师:好 , 谁愿意先将你最感兴趣的那次幻景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读烤鹅这次幻景??
师:应该说你读得不错 , 如果几个关键词能再强调些的话 , 就更好了 。比如“更奇妙的是” , 应突出怎样的语气? 生:奇妙的、美好的、有趣的 。师:对呀 , 谁再来读? 生:(读)
师:好极了 , 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朗读就应该抓关键词在语气上加以处理 。
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分别读其他几次幻景 , 读中师生共同评议) 。生:(五次幻景读完后 , 一生提问):老师 , 我想提个问题 , 小女孩的眼前怎么会出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 透过幻景思考产生的原因 , 同学们 , 这就是钻研 , 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多想想“为什么” 。这位同学 , 你真行 , 对他这个问题 , 大家能回答吗?读后想一想 。
生1: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 , 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 , 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 。
生2:因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幸福 , 还有快乐 , 而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能给她温暖、幸福、欢乐 , 所以她会产生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 。师:讲得多好 。是啊 , 在现实生活中 , 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 , 还有孤独 , 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幸福 , 然而 , 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读描写小女孩的现实部分 , 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略)
生:(读小女孩现实部分 , 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案例反思: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但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如果仅仅靠教师从课外书中来摄取 , 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 。学生仍旧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 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 。而加强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 , 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
上述案例中 , 教者引导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 , 做到了到点到线 , 由线到面 , 由此及彼 , 由果及因 。文中描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景 , 教者并没有平均使用气力 , 而是以其中的一两次幻景作为教学点 , 重点引导学生去朗读、感悟小女孩幻景的美好 , 并由此伸展开去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学习其它几次的幻景描写 。学生在感受“幻景”美好的同时 , 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 急于弄清小女孩产生幻景的原因 , 从而转入了对小女孩现实部分的阅读 。通过“幻景与现实”这两部分内容的整合开发 ,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 。最后学生由小女孩的命运想到了已学教材中的小人物的命运 , 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 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这样的教学显得立体、丰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