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新年的钟声的作文怎么写?( 三 )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化思维?
事实证明,信息化思维是一种全面认识的思维,一个全方位的思维 。与我们过去所习惯的传统思维不同,它是信息时代里一个既具有国际共性,又富有民族特性的全新概念 。然而,我国传统思维领域中的某些痼疾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已经发作,一些新病症也开始出现 。就拿信息化建设中网络不合理局域化,国有资产重复投资为例:当中国开始加入时,科学院的,清华大学,邮电部的……纷纷揭竿而起,一片热闹景象 。然而,这样分散投资、重复建设而成的局域网并不完整,在国际上已被淘汰 。可我们仍盲目地热衷于对其开发利用 。很难想象:一个科学院的用户向一个邮电部的用户发电子邮件,需要先发到美国,再送回到中国邮电部的计算机上 。然而,这一无法想象的“奇迹”却在我国延续了好几年的时间!国家耗费在国际线路无效传输上的巨额资金令人扼腕痛惜 。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他要求我们要用信息化思维,从全局来考虑问题,实现产业间的分工合作,达成优势互补,用信息思维去叩响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文明大门 。
一方面,信息化思维要求我们择优劣汰,去粗取精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科学成果等有利信息,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化思维还要求我们,在信息高度融通化、交汇化的同时,能够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体现在如何保护自己本土的文化资源,发展自己的民族文明上 。一个不可回避的现状是:目前的中文编码输入法很不规范,郑码、王码、自然码……万“码”奔腾,令人莫衷一是,而能从网上调出的中文信息量却少得可怜(总量不足),遂使用户上网的目的多为加强与国外的联络,以图更快地获取外文(主要是英文)资料 。这种因落后而造成的被动局面,也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根本改变 。但由此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却要求我们必须从眼下就保持高度的警觉 。试想,如果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借助于非母语去思考问题,或者藉此发表自己思考的结论,那么,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将损失多少先辈留下的丰富遗产,磨灭多少足以利用的可能资源?从这层意义而言,国际互联网这只巨大的蜘蛛,正在逼迫所有的非英语世界的人们都去重温都德的那篇《最后一课》了 。正是借鉴于这种挑战,作为辉煌古代文明的后裔,信息化思维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着力努力,在信息通道上争取汉语的发言权力,在信息储存方面扩大本土文化的生存空间 。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已经踏上了世纪的征程,她将接受历史的洗礼,接受代表新世纪信息化的考验 。与数次文明腾飞机遇都失之交臂的中国,今天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这一新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新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具体设施与技术还处于落后地位的信息化进程中,更需要担负着世纪信息化建设的中国主人翁们拥有信息化思维,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