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读后感怎么写?( 六 )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怎么写?


今年寒假作业太多,外出活动更多,我终于挤出时间终于看完了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这是作者献给她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书,表达了“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相当深奥,读了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有了更深的领悟 。
这本书与其说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 。比如作者说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作者看来,“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 。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对作者的这番感叹,我深有同感,不管是否相信,只有送别时的心情更让人无奈 。等到我们长大后,拥有了年轻时想要的一切,才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老去,伙伴也都忙着自己的事 。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就学会珍惜与父母之间这份难得的亲情缘分 。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学会了独立,父母不应过多照顾孩子,孩子更不能过于依赖父母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认为,父母不帮忙才是对的,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每个人必经的道路 。书中关于母亲目送孩子远去的描写,非常让我感动 。作者写道,“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风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 。母亲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也向往过、义无反顾过、然而也跌倒过、流泪过,但她不后悔 。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 。”我想,这本书除了我应该看,我的父母也应该看看吧 。
愿我和作者一样,珍惜亲情,在目送的考验中成长!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怎么写?


人都有温情的一面,即便是燃烧着野火的龙应台 。散淡的文章里,把浓浓的亲情深埋在字里行间;随意而写的闲适中,把台湾的风土人情传递了出来;即便写的只是家里的日子,还是在不经意间把一个大家的深刻隐约的显露 。
貌似不着边际的表述里,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温情 。没有浓墨重彩的去扬厉爱深爱切的感受,只是随手把捡起日子里的点滴,然后,你会在无意之间被貌不惊人的文字打动,会报以会心一笑,会默然神伤,会被柔软的孝顺所温暖 。
写亲情一般都回难以自持在浓的化不开的情感里 。但是,《目送》不会让你如此,即便笔者的母亲脑萎缩不认识自己的儿女,但是你也会在作者那智慧而又充满爱意的孝顺中,看到灿烂的人性,把你温暖的留下含笑的热泪 。书的最后写到作者的父亲埋葬故里,族人把这个从台湾回来的孩子按照当地风俗荣光下葬 。你会为乡里人们那打不断的骨肉相连而浩然落泪,那是自豪的泪,交织着民族大义的泪 。一句,族人们就像迎接自家里十几岁走丢的孩子一样的,在几十年后接来了从台湾回来的骨灰 。你不能不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