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有关的古诗词( 三 )


6.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唐.王维《杂诗三首》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
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李白《静夜思》抬头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低下头想起思念已久的故乡 。
8.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
--宋.李清照《菩萨蛮》那里是故乡啊?早已经淡忘了,除了醉的时候想得起来其他时候都早已淡忘 。
9.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10.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渐行渐远,逢人交谈,口音越来越不同 。
这时又听到一声莺啼,恰似家乡山中鸟鸣,备感亲切,只是这时又怨恨莺声不该勾起自己的乡思 。
关于“孩子寄语”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
2.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宋代 辛弃疾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
3.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朝 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
4. 《雨晴》唐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5. 《题弟侄书堂》唐 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
有关儿童活动的古诗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 。
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 。
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 。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 。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 。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 。
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
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

【与孩子有关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