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字是山的诗词

最后一个字是山的诗词

最后一字是山的古诗 每一句诗词的最后一个字就是下一句的第一个字是“顶真诗”顶真”也叫“顶针”、“联珠”或“蝉联” 。
指用前一句的结尾(字、词语或句子)作为后一句的开头 , 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 。
这是修辞学上辞格之一 。
用在诗中 , 便称顶真诗 。
顶真诗的类别有以下三种:一、下句的首字与上句的末字相同 。
例如《小桃红·情》元人无名氏的小令[越调]断肠人寄断肠词 , 词写心间事 。
事到头来不自由 , 自寻思 。
思量往日真诚志 。
志诚是有 , 有情谁似 , 似俺那人儿?这支小令用自述的口气 , 抒发了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与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
顶真辞格的运用 , 使句子之间环环相扣 , 更好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缱绻缠绵的柔情 。
二、下句的一个词或短语与上句的相同 。
《平陵东》汉乐府诗平陵东 , 松柏桐 , 不知何人劫义公 。
劫义公 , 高堂下 , 交钱百万两走马 。
两走马 , 亦诚难 , 顾见追吏心中恻 。
心中恻 , 血出漉 , 归告我家卖东犊 。
这首相和歌 , 以唱和的通俗形式 , 具体揭露了官府明目张胆公然勒索百姓的情景 , 顶真句式的运用 , 加强了不满与愤懑的感情 。
《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李白楚山秦山皆白云 , 白云处处长随君 。
长随君 , 君入楚山里 , 云亦随君渡湘水 。
湘水上 , 女罗衣 , 白云堪卧君早归 。
全诗寄情于景 , 以“白云”“湘水”等景物 , 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无限关怀的深情 。
三、是上一小节(或上一首)的末句又作为下一小节(或下一首)的首句 。
《忆金陵(三首)》王安石覆舟山下龙光寺 , 玄武湖畔五龙堂 。
相见旧时游历处 , 烟云渺渺水茫茫 。
烟云渺渺水茫茫 , 缭绕芜城一带长 。
蒿目黄尘忧世事 , 追思尘迹故难忘 。
追思尘迹故难忘 , 翠木苍藤水一方 。
闻说精庐今更好 , 好随残汴理归艎 。
三首诗追忆金陵的无限美好风光 , 包含着对世事的感慨与忧伤 。
三诗形式上首尾联珠 , 内容却又各自有一定独立性 。
最后一个字是"山"的成语!安如泰山半壁江山拔地摇山 逼上梁山不识泰山大好河山调虎离山堆积如山恩德如山 恩重如山恩重泰山放虎归山覆海移山 隔行如隔山高卧东山 火海刀山鸿毛泰山还我河山举鼎拔山 靠山吃山军令如山 聚米为山剑树刀山锦绣河山开门见山 力可拔山绿水青山 累土至山名落孙山 气涌如山 日薄西山寿比南山剩水残山 使蚊负山 铁案如山铁证如山稳如泰山 万水千山愚公移山 猿穴坏山 有眼不识泰山云雨巫山一叶障目 , 不见泰山执法如山纵虎归山 拄笏看山 重于泰山...
最后一个字是山的成语展开全部安如泰山半壁江山拔地摇山 逼上梁山不识泰山大好河山调虎离山堆积如山恩德如山 恩重如山恩重泰山放虎归山覆海移山 隔行如隔山高卧东山 火海刀山鸿毛泰山还我河山举鼎拔山 靠山吃山军令如山 聚米为山剑树刀山锦绣河山开门见山 力可拔山绿水青山 累土至山名落孙山 气涌如山 日薄西山寿比南山剩水残山 使蚊负山 铁案如山铁证如山稳如泰山 万水千山愚公移山 猿穴坏山 有眼不识泰山云雨巫山一叶障目 , 不见泰山执法如山纵虎归山 拄笏看山 重于泰山...
求最后一个字是“作”或它的同音字的诗词名句《赠嵩山焦炼师》李白二室凌青天 , 三花含紫烟 。
中有蓬海客 , 宛疑麻姑仙 。
道在喧莫染 , 迹高想已绵 。
时餐金鹅蕊 , 屡读青苔篇 。
八极恣游憩 , 九垓长周旋 。
下瓢酌颍水 , 舞鹤来伊川 。
还归空山上 , 独拂秋霞眠 。
萝月挂朝镜 , 松风鸣夜弦 。
潜光隐嵩岳 , 炼魄栖云幄 。
霓裳何飘飖 , 凤吹转绵邈 。
愿同西王母 , 下顾东方朔 。
紫书倘可传 , 铭骨誓相学 。
求问诗词 只要是句子最后一个字是纱的 一径竹阴云满地 , 半帘花影月笼纱 。
这是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的一副对联 , 上联写的是白天幽径竹阴 , 下联说的是夜晚月下花影 , 大意是:小路两边幽竹茂盛 , 竹丛的影子投下来 , 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