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读后感如何写?( 二 )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 , 如果从上述的“辩证”的角度来看 , 可以称其为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阿努钦选择了一条理论上的中庸之道 , 他的著作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无疑是翔实而又扎实的 。但就我国目前的地理学及“大人文地理学”的分科现实来看 , 在实践过程中 , 他们谁也没有错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日益分离 。我们把“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从大的“人文地理学”中分离出来 , 一方面是因为这两门学科是同级别学科中发展势头最强势的 , 另一方面 , 他们在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也不存在必然的共同理论基础 , 或者是直到目前人文地理学也还没有找到本学科独特的理论基矗人地关系学说也不够强势 。这也在表明人文地理学在基础理论方面发展偏于薄弱的现实 。现在也没有谁一定要去争辩 , 到底地理学是应该怎样分科 , 为什么?我认为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 , 学者们纠缠于理论 , 苦于抽象论辩 , 可能是当时地理学实践所引发的 , 可能又是当时的实践无法清晰解释的 。由上述辩证法的分析可以看出 , 这不简单是理论上的所谓“正、反、合”的问题 , 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评判作用 。如果当时的实践无法解决争端 , 就交给未来的实践 ,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 , 或许实践不仅能告诉你谁是正确的 , 还能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你们都没错或你们的讨论已然失去意义了 。所以我建议 , 在运用辩证法解释学科发展过程中 , 不要忽略实践的`重要作用 , 不然很可能陷入形而上学的境地 。交由实践 , 不是不负责任的推卸 , 有时是不得不的选择 。
二战是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剧烈转变的重要触动剂 , 同时也成为现代地理学与近代地理学分野的标志 。二战后 , 人类社会迎来了少有的黄金发展时期 , 技术革新的浪潮席卷全世界 , 学术界 , 包括地理学界也被席卷其中 。二战后至现在 , 世界地理学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大洲之间的频繁对话阶段 , 詹姆斯的这本著作对此论述很少 , 对这段时期的学科发展史的辩证审视 , 将留待阅读《地理学和地理学家——1945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时在下一份读后感中详述 。
我对辩证法的认识
其实从辩证法的原初论述中可以看出 , 它只是用于解释社会、经济、历史的发展过程 。不用太费心思 , 你便可以发现 , 辩证法在解释事物发展过程中是无往而不胜的 , 这里有陷于“诡辩”的嫌疑 。在预测方面 , 我觉得它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功用的 。爱因斯坦当年看过辩证法后就说 , 这玩意对科学研究没有任何作用 。这种说法 , 是否属实 , 有待考证 , 但很少发现辩证法在预测科学发展时的有用成果却是一个现实 。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确知 ,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特别是否定之否定的命题是什么 。在学科辩证发展过程中 , 辩证法也无法告诉我们这些 。相反我们却常能见到辩证法的滥用和误用 。这可能是很残酷的现实 。或者我说 , 辩证法是一只不会生蛋的鸡 。比如举一个例子 , 比如一个学生 , 在临考前一个月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 设定考试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 , 那么第一种说法是 , 只学语文 , 第二种说法是只学数学 , 这可以看成是“正”和“反” , 那么“合”呢?是既学语文又学数学么 , 这有什么意义 。事实上不太会有人愚蠢到在分析这样的问题时 , 搬出辩证法如此思考 。在网络上的bbs论坛上我们可以看到问题讨论的这种辩证的进步方式 , 大家以某一问题为中心陆续发言 , 发言给我们以不同程度的启发 , 如果非得要用辩证法的路子去归纳 , 你会发现其中的复杂性会大打折扣 。一个见解的精彩 , 往往不一定产生于所谓的表面上的“否定之否定”或“合题” , 有时还会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 , 在不同的人眼中 , 同一论述的精彩程度会大相径庭 , 甚至会恰恰相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洞察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 也就是彻底弄清了人之为人的本质 。人类认识自身 , 最终能否彻查之 , 还是交给未来的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