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读后感如何写?( 三 )


自此基于我上述对辩证法的认识 , 便水到渠成地产生了这样一种读学科史的方法 , 那就是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到危机重重 , 争论到白热化时的后续发展 , 看广大学者如何解决危机的 , 争论是如何产生的 , 分歧在那里 , 又是怎样化解的 , 还要特别观察实践在这其中的作用 。观史鉴今 , 弄清我们的学科从哪里来 , 思考我们学科的本质 , 虽然无法完全解决现在的问题 , 但至少会坚定我们走向未来的信念 。
后续的思考
如下想法将在另一本书《地理学和地理学家》的读后感中展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和“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从历史学理论角度审视学科的发展、延续;个体的主观与客观: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看地理学史;关于因果律:从康德的哲学看地理学史 。
1.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 以人地关系为基础 , 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地理分布、扩展和变化 , 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结构形成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 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规律 , 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协调人地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 , 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 , 人文地理学是区域科学 , 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 , 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 , 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 , 探讨其形成过程 , 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 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 , 区域性 , 综合性 。4.世界古代地理学奠基者、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和卡尔·李特尔(德国) 。我国近代地理学先驱:张相文、竺可桢等 。李旭旦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的口号 。德国拉采尔 , 人文地理学创始人 ,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 , 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 , 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 , 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 , 可以说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 , 区域学派代表人物 。施吕特尔 , 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杜能创立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建立市场区位理论 。5.文化:人类劳动成果的总和 , 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结构:①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②制度文化(又称社会文化 , 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强制性.权威性)③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 , 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 , 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6.人文地理学研究的5大基本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 。7.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①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 , 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 ,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区的文化区 。(特征: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②功能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的影响 , 其内部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特征:功能中心位置明确 , 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 , 区内的功能联系及边界的界限确切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由于形成机制方面的差异 , 两者是不相同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则是相互重叠 , 彼此有高度的一致性 。③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特征:无功能中心 , 无明确的边界线 , 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 。)8.文化扩散:①扩展扩散:某文化现象出现后 , 通过其居民 , 从该地向四周 , 不断地传递 , 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 , 扩散速度不同)【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②迁移扩散: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 往往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 , 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特点:空间上的不连续 , 扩散速度快)9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 , 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 , 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10文化融合:指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 , 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 。11人口:指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的总数 。1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 , 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有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13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14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时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15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 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 , 一般被看做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 。16人口迁移:人们处于某种目的 , 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 , 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做人口迁移 。18文化(人文)景观: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 , 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 ,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 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是文化现象综合体 。【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索尔/苏尔主张已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 。19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 ,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20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 → 制定研究计划 → 资料收集和整理 → 实地考察 → 分析研究 → 成果总结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2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阶段 , 地区) 。(1)高 , 极高 , 极低 , 高位静止阶段 , 原始部落(2)高高低 , 早期扩张阶段 , 少量名族(3)高低高 , 后期扩张阶段 , 印度(中国大部分)、大部分非洲(4)低低低 , 低位静止阶段 , 美、日(5)极低低极低 , (负增长)减退阶段 , 西、北欧、俄罗斯 。22 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人口转变理论【兰迪的“三个序列”(基础)①(原始阶段)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②(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③(现代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诺特斯坦“人口转变”(完善)把兰迪的“第三序列”又分为“三个阶段” 。①人口高增长②人口的过渡增长阶段③人口低增长阶段 。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①高位静止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 人口增长处于静止;②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 , 人口增长逐渐加速;③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 , 出生率下降 , 人口扩张到最快后减速④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降至最低并平衡 , 人口增长处于新静止⑤减退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低于死亡率 , 人口呈现负增长 。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23工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1)经济快速发展 , 农业进步与工业化促使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2)工作条件改善3)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医疗进步4)社会改良、进步 。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重视 。工业革命前期(18c中后期——19c中期)人口出生率增加的原因:1)经济水平提升 , 物质条件满足 , 早婚人数增加2)劳动门槛很低 , 童工现象增加工业革命中期 , 人口出生率缓慢下降到大幅下降的原因:1)死亡率的下降导致出生率的下降2)抚养孩子的成本提高3)城市化的发展 , 观念变化 。工业化发展依靠的变化:人力—资源—资金—技术—信息24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 。25.拉文斯坦提出了七条迁移法则:①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 , 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大都市的人口增长主要是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的结果 , 相对而言 ,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大重要 。②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它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 。移民有从乡村到集镇 , 从集镇到小城市 , 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迁移倾向 。即“工商业中心(城市)吸引周围乡镇的居民迁入 , 因此而留下的空缺则由更远处乡村居民所填补 , 如此反复逐步影响到遥远的村落” 。③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从源地向目的地的任何迁移都会有一个从目的地“返回”源地的补偿流 。④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 。⑤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 , 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⑥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 , 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⑦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 , 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26人口迁移的机制:(内力:经济因素;外力:环境、军事、政治、宗教等)1)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 , 即寻找可以改善物质条件的机会 , 挣更多的钱 。2)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如1947年印巴分治使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 因为印度信奉印度教 , 巴基斯坦信奉伊斯兰教 。3)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在历史上各个时期 , 世界各地都出现过因洪涝、地震、火山等环境灾变引起大规模移民的现象 。27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墨西哥28人种即人类的种族: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划分种族的标志:毛发、肤色、身高、头颅形状、鼻形、血型、指纹等 。世界种族划分:黄色种族群、白色种族群、黑色种族群(必要时加上棕色种族群) 。地理人种:亚洲地理人种(蒙古地理人种)、欧洲地理人种(高加索地理人种)、非洲地理人种(尼格罗地理人种)、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南北美洲的土著)、印度地理人种(居住在印度次大陆的人群)、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29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 , 是一种文化现象 , 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