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兄弟诗词( 二 )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
”——沧浪诗话 。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悼念兄弟去世的诗词有哪些?1.《白马篇 》魏晋 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2.《拟挽歌辞》 魏晋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3.《七哀诗 》魏晋 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