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现代诗词( 五 )


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
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
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
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 。
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 。
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
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 。
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 。
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 。
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 。
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
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 。
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 。
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 。
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
古代爱国诗歌 古代的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
龚自珍《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近现代的 陈毅《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吉鸿昌《临就义前所作》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古诗词测试1.应该是李清照《如梦令》 。
(绿肥红瘦)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5.(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