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何写?( 二 )


这是一首抚时念乱的沉郁之作 。作者夜泊仪征江边,面对滔滔江水,环视南北江岸,一时之间,河山之感,家国之恨涌于心头,感怀百端 。首二句即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的心境 。他的心情就和眼前的鱼龙惊动,浪翻风卷一样,澎湃不平,郁勃难抑,写景也是写情,情景相融 。使人似乎可以听到作者内心剧烈的跳荡 。
上片以“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起句破题,点明夜泊的时间和地点,总写人物的活动 。奔波的劳顿并没有将词人拉入梦中,而是长久地无法入眠 。他的心中充满了积郁和悲愤,一腔怨愤无处发泄,只好对江长啸,凭借反常的发泄行为来求取暂时的心理平衡 。一个“啸”字形象地暗示出作者奔走无果,壮志难伸,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满腔悲愤 。这是全词的“文眼”,是整首词感情基调的集中表现,也是上片写景的总起,下面的景色全由此一“啸”字引起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惊”是对“啸”的反应,这是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 。夜间本是鱼龙及各种水生动物休眠的时候,但它们突然听到裂耳的长啸,都惊跃骇游起来,就连沉在江底的鱼龙也不例外,以至江水搅起冲天巨浪,携着卷地的狂风,把海水举得很高很高,海上的小屋都被冲翻了 。这几句写得笔力遒劲,破空而来,想象奇特,而不游离江上的具体环境 。景为情生,是抒情主体内心情绪的外化,情托景显,复杂愤懑的内宇宙被海水、海浪、海风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声音、形象、感触三面并举,听觉、触觉、视觉三官并用,绘声绘色,气势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 。
下片变形象抒情为直抒胸臆,感情的格调也由愤转悲,显示出强烈的悲剧意识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这二句既有沉郁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是此情此景中作者情感轨迹的`具体表现 。然而,事到如今,江北的金朝依然长居不亡,自己的平戎之策又得不到当权者赏识,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眼见得岁月催人,功名难就,回首往事,心绪正如奔腾翻卷的江水 。因此,酒喝了一阵再喝一阵,进又无门,退又不忍,只有断断续续自斟饮,一声长叹两鬓霜了 。结句“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既是对南宋的沉痛哀惋,又是对自身的沉痛悲泣 。一代偏安江左的王朝,就这样在屈辱求和中建立又消亡,即将把懦弱无能、终无建树的形象永远留给史册,在这样的社会悲剧和历史悲剧中,千万不要再考虑个人的功名了 。然而,此话还没有开口,就已热泪盈掬 。在这里,词人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并看到了国家命运对个人命运的制约作用,看到了作为小人物对改变国家形象的无可奈何,对挣脱自身悲剧也无可奈何 。这种对人生悲剧原因的认识,正是“泪欲盈掬”的深刻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