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 诗词( 二 )


——出处:《次韵上乘寺主僧如岳咏菊》23) 识得万紫千红名 。
与花结习夙有分 。
——出处:《夜梦在旧京忽闻卖花声有感至于恸哭觉而泪满》24) 万紫千红秋已尽,眼中黄菊最分明 。
——出处:《冲真庵》25) 万紫千红浑过尽,荼蘼满架与争春 。
——出处:《雪叹二绝》26) 万紫千红非我对,为渠无有岁寒心 。
——出处:《和竖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27) 年年春色先摧柳,万紫千红次第开 。
——出处:《己巳新春》28) 万紫千红锦织成,一宵风雨尽飘零 。
——出处:《爱柳》29) 万紫千红转眼非,高斋惟与竹相宜 。
——出处:《寄题朱推官行斋》30) 人间无处着东风,万紫千红扫地空 。
——出处:《人间》31) 万紫千红总是春,登临一度一思君 。
——出处:《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
万紫千红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 。
识得:认识到 。
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
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
总是:都是 。
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
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
“万紫千红”作者是谁,诗题是什么,诗句是什么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诗题是《春日》 。
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赏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
...
写春的诗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春日【作者】朱熹 【朝代】宋译文对照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译文 注释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
“泗水滨”点明地点 。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
“东风面”借指春天 。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
“万紫千红”这一成语来哪句诗句?是谁写的?题目是什么?《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