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诗赏析( 三 )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
2001年全国卷中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属于这类诗 。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
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
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 。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只作记行诗,不可视作山水诗 。
2002年全国卷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属于这类诗 。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亦属于这一类 。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不议论,让读者自己思考 。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 。
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
1996年全国卷《咏史》(元朝阿鲁威的散曲)亦属这一类 。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
9、咏怀诗 。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
10、怀古诗,这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作 。
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
1996年全国卷 11、山水诗,又称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 。
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王维的《过香积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两首:刘禹锡《望洞庭》,雍陶《题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赵嘏的《江楼旧感》等 。
12.闲适诗,借写一点生活琐事人以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趣 。
这类诗在高考中也有出...
古诗词名句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潇洒的词人本来就生性豪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相随的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 。
在“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中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魏尚那样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人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挽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略”的恶星天狼!笔力恣肆的射猎之景,引出思出千载的豪迈心志,真有东坡自许的“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之壮声雄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