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词( 九 )


②写作特点:将蜻蜓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趣 。
③朗诵指导: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 。
[简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
小学语文诗句理解,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名称】悯农【年代】唐代【作者】李绅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名称】悯农【年代】唐代【作者】李绅【简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
求小学语文二年级人教版所有古诗 小学语文二年级人教版的古诗有: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4、《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5、《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