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过我家乡如何写?( 三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 只不过意味着 ,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 而且 ,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自古以来 , 父母的爱往往是比子女的爱更加深厚 , 并且是无条件地付出 。可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只能独自完成 , 无法代替 , 所以做父母的?不必追? 。以一往无悔地深情 , 默默地注视着子女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 这大概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的忧伤和自豪吧 。
接下来作者又描写了三个目送父亲的片断 , 正是这三个片断使文章的内涵有了哲学意义上的升华 。在这三个片断中 , 作者的身份由?母亲?转换到了?女儿? , 被目送者是从中年到老年再到走到生命终点的父亲 。作者将对父亲的情感融于一次次目送中 , 如同柠檬水一般 , 看似无色 , 入口后却留下了淡淡的酸涩 。
最后作者又用同样的感慨作为了文章的结尾: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 只不过意味着 ,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 而且 ,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这时再读这段话却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子女对父母的深情往往是在父母衰老的过程中愈加深沉 , 因为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恐慌 。可是生命的终点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 所以做子女的“不必追” 。以不舍和依恋的目光 , 默默地注视着父母走向人生的终点 , 这大概是所有做子女共同的无奈和悲哀吧 。
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 , ?儿子?和?父亲?六个片断恰好构成了人的一生 。儿子 , 就像作者的过去 , 被父母深情地目送着;父亲 , 就是作者的未来 , 将被子女深情地目送离去 。每个人的一生 , 都是在这饱含深情的被目送与目送中度过 , 最终归于尘土——这是一个无尽的轮回 , 而其中永恒不变的 , 就是那父母子女间的深情 。
书中这样写亲情的篇目占了很大的部分 , 如《明白》一篇 , 描写的就是作者回忆和自己的朋友二十岁和五十岁时谈论自己母亲的情况 , 在岁月的流逝中描写子女对母亲的感情变化 。《雨儿》一篇写的是作者照顾患失忆症的母亲的过程中 , 围绕自己乳名而产生的一些小细节 , 表现了母女间脉脉的温情 。《为谁》写儿子教她学做菜的过程 , 这件小事的结尾却十分耐人寻味——当她说学会了 , 以后可以做给儿子吃时 , 儿子却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 。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