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读书笔记怎么写?( 五 )
在《正论》一篇中,荀子认为社会上流行着一些谬论,他在本篇中把它们逐条列出并进行批驳 。首先,君主的统治措施以明朗为有利而以阴暗为不利,以公开为有利而以隐蔽为不利,“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 。而针对“桀、纣有天下,汤、武篡而夺之”的说法,荀子进行了批驳 。他指出,能够使用天下人民的就叫做帝王 。商汤、周武王并不是夺取天下,而是遵行那正确的政治原则,奉行那合宜的道义,兴办天下人的共同福利,除去天下人的共同祸害,因而天下人归顺他们 。夏桀、商纣并不是丢了天下,而是违背了夏禹、商汤的德行,扰乱了礼义的名分,干出了禽兽般的行为,不断行凶,无恶不作,因而天下人抛弃了
他们 。天下人归顺他就叫做称王,天下人抛弃他就叫做灭亡 。因此天子一定要有理想的人选来担任 。“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 。”在荀子看来,只有道德完备、十全十美的圣人才能同时具备最强劲有力、最明辨和最英明这三个特征,所以不是圣人就没有谁能称王天下 。针对“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的说法,荀子指出,惩罚人的根本目的,是禁止暴行、反对作恶,而且防范那未来 。一件事情赏罚失当,那就是祸乱的开端 。德行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官职不相称,奖赏和功劳不相当,刑罚和罪过不相当,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因此社会治理的好坏与刑罚的轻重是成负相关的,“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接下来,荀子指出,圣明的君主在安排官职和等级时应该重视德行和才能,“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不能以义制利,不能以伪饰性,则兼以为民” 。最后,荀子指出,圣王的道德原则是看重光荣耻辱的,而这光荣耻辱包括道义和势位两个方面的光荣与耻辱 。道义方面的光荣、势位方面的光荣,只有君子才能同时拥有它们 。并且圣王把它当作法度,士大夫把它当作原则,一般官吏把它当作守则,老百姓根据它形成习俗,这是千秋万代也不会改变的 。
在《礼论》一篇中,荀子指出,“人生而有欲”,为了满足欲望,就会发生争夺混乱,统治者为了避免这种局面,于是就制定了礼来加以约束 。制定礼不但是为了用来调节与满足“养”,即人们的物质欲望,更是为了用来确立“别”,即社会等级制度 。它规定的各种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等等都有利于等级制度的确立与巩固,所以它是治国的根本,是“人道之极”,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因此统治者必须重视和实行礼 。荀子认为,礼有三个根本: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长是政治的根本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接下来,荀子指出:“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在他看来,礼应该把钱财物品作为工具,把尊贵与卑贱的区别作为礼仪制度,把享受的多少作为尊卑贵贱的差别,把隆重和简省作为要领,礼规定着一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级序列中占有的确定地位,并按照这种地位进行社会分配,“继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 。
- 孝
- 出国学习个人总结篇三
-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怎么写?
- 大学美食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诚信演讲新闻稿怎么写?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主持词怎么写?
- 国学礼仪知识怎么写?
- 岳南大中华史(全两册)读后感1000字
- 母亲节活动方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