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说课稿(16)


二、初读课文 , 梳理内容
通过初读 , 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在梳理内容的同时 , 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
三、再读课文 , 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 。带着“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 , 再读课文 , 画一画有关句子 , 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
2、组织交流 ,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 , 通过反复朗读 , 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 , 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 , 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 , 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 , 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 。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 , 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 , 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朗读指导上 , 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 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 , 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 , 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 ,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因此 , 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 ,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 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
3、多读 , 多想 , 多感受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 , 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 。如 , 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 , 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 , 雨声越来越近 , 越来越响 , 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 , 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 , 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 , 如 , “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 , 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 。此外 , 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 , 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 , 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