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说课稿(15)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 。先写山雨悄然而至 , 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 , 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 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 , 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在表达上 , 文章首尾呼应 , 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 , 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 , 遣词造句形象生动 , 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 字字句句委婉动人 , 极富感染力 。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 , 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 , 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 , 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
2、感受山雨的韵味 , 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 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 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 , 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 , 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 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 , 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为此 , 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 , 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 , 老师组织教学 , 点拨赏读部分 , 指导朗读 , 引导适当拓展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 , 发展能力 。
下面 , 我具体谈谈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 , 激趣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 , 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 进行探究性学习 , 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 ,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 , 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的视频 , 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 。此时 , 教师相机引出课题 。这样 , 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而且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