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教学反思

《乘车》一课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最后一个内容 。主要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两点:让学生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
1、充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实际意义 。
教学中,创设了乘车的情境,并请学生上讲台来模拟乘车的过程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的高,个个希望上台表演 。通过模拟表演,在游戏中学生充分感受上车和下车的动态过程,为了加深理解,还请学生借助直观手段用摆学具及画图的方式表示表演的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亲身感受,所以画起图来,还有不一样的方式 。如车上有8个人,下来4人,又下来1人 。学生有的用箭号的方式表示下车,有的用画斜线的方式,有的则用画虚线的方式来表示 。这样让学生建立直观,借助形象思维较好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实际意义 。
2、充分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
三个数之间的运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两步口算才能得到结果,学生容易忘记第一步的结果而导致计算错误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共同点: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外,还要求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写出来,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表示要先算这一步,并记住这一步的结果 。有效的避免了计算错误的发生 。
通过教学,发现教学目标基本能达成,可是由于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模拟表演乘车的过程,还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及画图的方式来表示乘车的过程,因而在这一部分所花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习题无法完成 。因此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应该思考的问题 。

《乘车》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设计 。
【《乘车》教学反思】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总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而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进行了合作探究,且学生的交流与展示自主化、多样化,既可以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又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组合交流 。让学生在动手摆、动脑想、动手写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另外,在合作过程中,还增进了孩子间的感情,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我们……”,很让人感动 。
2.注重练习的设计 。
本课的练习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图片等多种资源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练习1是基础,较简单,但我并不是一笔带过,而是充分加以利用,让它形似课中操而神依旧是本课重点;练习2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把原本粗糙乏味的计算设计成开火车形式的小组比赛,既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掀起高潮,又巩固了新知,回归本来目的;练习3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小组根据图意列出了更多的算式,真是意外的收获;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重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