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 山林 诗词( 四 )


(三)惧怕灾祸: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因此上功名意懒 。
元代的张养浩把因惧怕灾祸而隐居的心情写得十分明白: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 。
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 。
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 。
因此上功名意懒 。
(《双调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这首曲子一连举了...
【能表达想归隐山林但又被世俗所牵绊的古诗有哪些】作业帮陶渊明和王维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篇传世之作.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他十分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但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从陶渊明29岁为州祭酒至辞官彭泽今共13年.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从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陶渊明最后的这20余年的田园生活和其他隐士们的隐居山林不同.陶渊明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这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如《归田园居》、《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长公曾一仕”;《拟古》中的“少时壮且厉”;《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述酒》《读山海经》中的“巨猾肆威暴'、“精卫衔微木”:《杂诗》中的“白日沦西阿”;以及《咏荆轲》等等.在这些诗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青松在东园,众草投其姿;凝霜殓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这里,诗人以青松自比,虽然“卓然见高枝”,但在那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仍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比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虽然他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但他还不愿服老,还想继续作一番事业,建功立业.至于《咏荆何》、《读山海经》,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他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情况下,这本身便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劳动生活气息.参加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这确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二首、《归园田居》、《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诗人,能够早出晚归辛勤耕作,并且要“长如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这不仅是劳动本身的意义,而且也是对劳动观念的变革.“人生归有道,衣食因其端”,诗人在这里宣扬了依靠劳动而食的真理,这种观点确实是十分难得的.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是十分真挚的:“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