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如何写?

再一次提及这本散文集,书香仿佛萦绕在鼻尖 。他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一个明媚的下午,和着蝉声,给我们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
鲁迅是幸运却又不幸运的 。幸运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园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的低唱;可以在书房里诵读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山海经》 。但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封建社会腐败与黑暗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是巨大的 。年幼的鲁迅,要承担父亲的重病,家道中落,受尽人情冷暖,然而却击不倒他 。
历史老师曾给我们讲过,现在的中国人的思维与创新比不上国外——就是因为几百年来的封建社会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潜滋暗长 。
鲁迅明白,封建社会的固步自封是无法用力量来改变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要用文学的力量来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 。
他笔下的“长妈妈”与“范爱农”这两位经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会所毒害的人物的缩影 。长妈妈的性格与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极与落后的东西,体现了革命前的黑暗社会的浑浊与昏暗 。而范爱农则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亦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思维的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向往安乐的心 。
当时的人们,受尽了黑暗与压迫,一日终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艰难的战争;为了幸福,不知挥洒了多少位烈士的鲜血——眼前的生活,我们需要珍惜 。
俗话说: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鲁迅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彻底解放了封建社会的思想 。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读来醍醐灌顶,发人深醒 。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如何写?


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朝花夕拾》里的《狗猫鼠》这一篇 。特别有意思的是,有时候鲁迅先生不只说的是猫,常常会代指一些人 。
鲁迅先生打小仇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讨厌猫、恨猫 。而这个消息成了事实,被许多人知道了,一些人就趁风起浪,写了一篇广告词:“狗仇猫,鲁迅也仇猫!”在暗中骂鲁迅是条狗,但鲁迅先生心胸宽阔,不去计较这些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但他也在努力找着狗仇猫的原因 。最后只在一篇童话里看到了些虚假内容,只因为狗把猫错当成了大象,受到动物们的耻笑,从此以后,狗和猫成了一对仇人 。
狗仇猫的原因不太明了,可鲁迅先生仇猫可是理由充足的 。第一个原因是猫的性情与其它各种动物都不太同,凡捕食雀、老鼠,总不肯一口结束它们,而是尽情地玩弄,放走,捉住,放走,再捉住,直到它再没新的`玩法,玩腻了的时候,这才吃下去 。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鲁迅先生其实是在笔头上做文字,是不是仅仅只有猫才会这么做呢?完全不是,这里就代指了鲁迅所处年代的日本人的所作所为!他们慢慢地折磨爱国人士,再残忍的处置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