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诗词( 二 )


——王维《山居秋暝》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9.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
——班婕妤《怨歌行》10. 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求高温酷暑的天气终于慢慢降温的签名或者诗句盼望苍山登复登天地乾坤日月精盼见俗物辄走避地宝昭彰显瑞形盼宫先生诚国士阴生万岁及春风雨余时听作新声等闲花木也芬芳天意分明道已光等闲将度三春景地无风雨亦清凉等闲老去年华促雨过山花向晚香凉风八月露为霜
形容温度高的诗词有哪些?1,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
出自《大热五首》宋·戴复古 2,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
出自《苦热行》唐·王毂 3,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 。
出自《仲夏即事》北宋·晁补之 4,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
出自《苦热》南宋·陆游 5,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
出自《苦热行》 南朝梁·萧纲 原诗如下: 1、《大热五首》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2、《苦热行》唐·王毂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
3、《仲夏即事》北宋·晁补之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 。
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 。
4、《苦热》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
5、《苦热行》 南朝梁·萧纲 六龙鹜不息,三伏起炎阳 。
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 。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
...
冬天的降温下雨的打油诗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冬天储备冰,以备夏天之用了 。
《诗经》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
”“二之日”、“三之日”即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凌阴”是指山阴处的藏冰地窖 。
自周代起,历代王朝都设专门的官吏管理冰政 。
隆冬时节,人们将河中的冰凿成冰块,放入地窖封存起来 。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分藏京河、通州龙王堂、莲花池等处之冰 。
现如今北京的雪池胡同还有冰窖遗迹 。
窖门很小,仅供一人出入 。
门洞小,能减少室内外空气交换 。
门里是两扇很厚的木门,据说木门的隔温效果是最好的 。
在窖底观察,整个冰窖有二三十米长,有十来米宽,二层楼那么高 。
窖顶上用大块大块的城砖砌成拱形,窖底是由巨大的石条铺就而成的 。
那么,到了炎热的夏季,冰是如何储存、使用的呢?据介绍,旧时官宦富贵人家就已有冰箱 。
这种冰箱多为木制 。
箱内贮冰块,也可冷冻食物 。
上盖有钱纹孔,用于散发凉气 。
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鉴缶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冰箱” 。
取下上面的方盖俯视这套鉴缶,其形状如同一个回字 。
缶在中间、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也正是这个空间,才使其具有冰镇的功能 。
酷暑季节,缶内盛入饮料,中空部位放置冰块,人们就可以享用冰凉可口的饮料了 。
在很早我们的先人就知道采用瓷枕解暑 。
“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 。
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 。
”这样的诗句都说明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
古人在夏天防蚊虫也用蚊帐,但是他们用起来可比现代人有情调 。
少女们在帐内悬挂荣莉、珠兰等香花;巧手的妇女用花枝编成麒麟、鲤鱼等吉祥物挂在纱帐里 。
古人还有配挂香囊的习俗,许多香囊中的药材都有驱蚊虫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菖蒲 。
古人吃天然冰 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中国人已经开始在夏天里喝冷饮了:《周礼》上说:周朝皇家有所谓的“六饮”,由“浆人”(官名)专门负责供应;“六饮”是水、浆、醴、凉、医、酏 。
其中的“凉”就是用桃子、梅子和水煮成酸梅汤、杨桃汤,再用冰块镇凉的冷饮 。
古时没有冰箱,夏天里镇凉冷饮所需的冰块,是冬天从湖面上切割下大块的天然冰,拖入地窖中埋藏,到了夏天,再挖出取用 。
负责冬日斩冰纳窖的官吏叫“凌人”,“凌”是把冰堆积起来的意思,藏冰的地窖则称为“凌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