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的文言文和诗词

关于卫生的文言文和诗词

关于春的诗词和文言文? 含有春的诗词 含有春字的古诗词评分参考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唐杜甫《春望》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宋·黄庭坚《清平乐》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唐杜甫《春夜喜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唐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宋·王安石《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唐贺知章《咏柳》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宋祁《玉楼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唐·白居易《忆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宋·陆游《豆叶黄》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宋·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唐王维《春晓》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南唐李煜《虞美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宋·朱熹《春日》
关于环保的诗词或文言文,不要太长了,10句左右.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