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怎么写?( 二 )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多少英雄逝去 。在《史记》中,我最敬佩,也最印象深刻的一对人物,正是廉颇和蔺相如 。刚开始时,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了大功 。廉颇认为他只是呈口舌之利而已,居然地位比自己高,所以很是不服,蔺相如怕和他产生矛盾,就总是躲着他 。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就背上荆条,向他请罪 。他们最终成了好朋友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仅感慨万千:如果蔺相如没有让着廉颇,而是跟他争斗,廉颇如果没有知错就改,而是顾及面子,不像蔺相如认错的话,那赵国早就衰退了 。由此可见宽容大度和知错能改有多么重要 。在生活中,如果别人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宽容他,原谅他;而如果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就应该知错能改,像别人承认错误 。有一次我弄坏了别的同学的东西,同学不知道是谁干的,大发雷霆,但是我没有犹豫,毅然向他承认了错误,他也原谅了我 。试想,如果我没有向他承认错误,我有可能就失去了这个朋友 。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太史公虽然被施了宫刑,但他仍然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以顽强的毅力,
就像凤凰涅盘重生似的,不破不立,他忘记了屈辱,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不朽的经典 。他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读着《史记》,淡淡的油墨芳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品读《史记》,回味无穷 。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着作 。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着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难以企及更无法超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 。后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发愤着书,全力写作《史记》 。
我相信现在的人很少有他这种毅力和勇气 。常人从狱中出来,就自甘堕落,萎靡不振,别说做点有用的事了,就是活出精彩的自己都有点 。。。
史记虽然没读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么意思,可总是读过一遍了 。本纪,世家,记住了一个个人物,可是要表达什么也看不明白 。唯有“太史公曰”让我记忆在心 。
说的不好听点,司马迁就是一个太监,一般的太监活的就是一条狗,虽然是皇上养的狗,可到底也是狗 。没办法,只能按照自己主子的意思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