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中药古诗词( 四 )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 , 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 , 而到节日 , 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 。
“倍”字用得极妙 , 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 , 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
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
的确 , 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 。
《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 , 瞻彼兄兮 。
兄日嗟予弟行役 , 夙夜必偕” 。
梦想亲人 , 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 。
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 , 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 , 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 。
“遥知”以下全是想象 , 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 , 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 。
这紧扣了诗题 , 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 。
作者料定 , 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 , 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 。
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 未再直言思亲 , 而其情自见 , 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
王维的诗 , 有字句不苟、浑然天成、音调谐美的特点 , 这已在他的这篇少作中略露端倪了 。
宋人朱熹说:“古人诗中有句 , 今人诗更无句 , 只是一直说去 。
这般诗一日做百首也得”(《朱子语类辑略》卷八) 。
他鄙薄宋诗的意见固然偏颇 , 但所赞赏“古人诗中有句”还是有道理的 。
所谓诗中有句 , 是合观全诗自为一体 , 而其中的佳句又独具意义 , 可以单独流传 。
王维这首小诗就属诗中有句 , 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 , 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 。
所以 , 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 , 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
[1]登高:传说晋人桓景从仙人费长房学道 , 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 , 汝家当有灾厄 , 宜急去 , 令家人各作绛囊 , 盛茱萸以系臂 , 登高饮菊花酒 , 此祸可消” 。
桓景依言登高 , 果然避免了灾祸 。
后遂以九日登高为习俗 。
[2]茱萸(yu予):一名越椒 , 又称吴萸 , 芳香植物 。
古人以九月九日为上九 , 又叫重阳节 。
这时茱萸之实气味香浓 , 色赤似椒子 , 相传折来插在头上可以避秽恶之气和抵御寒冷 。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 , 应知故乡事 。
来日①绮窗②前 , 寒梅著花③未?【注解】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
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
③著花:开花 。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
原诗有三首 , 这是第二首 。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 , 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 , 风土人情 , 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 寓巧于朴 , 韵味浓郁 , 栩栩如生 。
赞美医生的诗词1、《医人》唐代:苏拯古人医在心 , 心正药自真 。
今人医在手 , 手滥药不神 。
我愿天地炉 , 多衔扁鹊身 。
遍行君臣药 , 先从冻馁均 。
自然六合内 , 少闻贫病人 。
2、《遣怀》唐代:齐己病肠休洗老休医 , 七十能饶百岁期 。
不死任还蓬岛客 ,  无生自有雪山师 。
浮云聚散俱关虑 , 明月相逢好展眉 。
既兆未萌闲酌度 , 不如中抱是寻思 。
3、《鹧鸪天》宋代:赵必湖海相逢尽赏音 。
囊中粒剂值千金 。
单传扁鹊卢医术 , 不用杨高廓玉针 。
三斛火 , 一壶冰 。
蓝桥捣熟隔云深 。
无方可疗相思病 , 有药难医薄幸心 。
4、《病中一二禅客见问 , 因以谢之》唐代:刘禹锡劳动诸贤者 , 同来问病夫 。
添炉烹雀舌 , 洒水净龙须 。
身是芭蕉喻 , 行须筇竹扶 。
医王有妙药 , 能乞一丸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