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曲( 二 )


”这议论并不确切 。
二者各有独到之处 , 不必抑此扬彼 。
2、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 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 , 风吹一夜满关山 。
【赏析】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 , 冰雪消融 , 是牧马的时节了 。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 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 。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 , 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却匈奴七百余里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 , 这就是胡马北还 , 边烽暂息 , 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 。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 , 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 , 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 , 嵌入“何处”二字 , 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 , 是说风传笛曲 , 一夜之间声满关山 , 其境界很动人 。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 。
将“梅花落”拆用 , 又构成一种虚景 , 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 它们四处飘散 ,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
这固然是写声成象 , 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 , 以设问出之 , 虚之又虚 。
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 , 虚实交错 , 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 , 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
同时 , 它仍包含通感 , 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 。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 而想到梅花之落 。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
不过 , 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 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 , 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 。
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 , 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 , 孤剑通万里 。
岂不思故乡 , 从来感知己” , 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 , 笔不的诗方能感而不伤3、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注释】1、举:抬 。
①夜思:一作“静夜思” 。
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 , 并说:“新乐府者 , 皆唐世之新歌也 。
以其辞实乐...
古代的诗词曲(整首),再加上赏析,不少于三十首!急~~~《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 在天涯 。
赏析:这是一首小令 。
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
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 , 列出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
“断肠人在天涯” , 直抒胸臆 , 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
是全篇的主旨 。
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 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崩云 , 惊涛裂岸 ,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间如梦 , 一樽还酹江月 。
赏析:本词极雄丽之至 , 大起大落 , 横绝今古 。
既认知人生如梦 , 又极写人生之辉煌 , 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 , 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 , 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 , 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 , 更惹人向往 。
古往与今来 , 哲理与人生 , 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 , 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