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怎么写?( 五 )


柯达在早年拥有强大的冲印门店的渠道铺设力量和胶卷市场 , 因此在发明了数码相机后 , 柯达并没有重视这一技术 , 反而担心这一技术会冲击自己现有的利润空间 。直到日本的佳能、尼康、奥林巴斯等对其迎头痛击 , 柯达才奋起直追 , 但大势已去 , 这家百年企业 , 最终还是上演了一场当代商界的《俄狄浦斯王》 。有人把这解释为公司内既得利益集团的自私和狭隘导致的大公司病 , 相比之下 , 《创新者的窘境》的视角显然更有高度 。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怎么写?】自私和狭隘暗示了偶然性 , 依然认为是人的问题 , 而《创新者的窘境》则指出了其中的必然性——对现有价值体系的依赖 , 要跳出这种宿命 , 是一场充满偶然性的冒险 。书中给出了一条指导性的原则——要勇敢的为新技术寻找合适的市场 , 而不要始终盯着现有的市场推进技术 。在这一指导原则下 , 作者还给出了可行性的方案 , 并用实例证明了其可信性:在现有公司的体系之外 , 成立独立的实体来全权自主的发展新的业务 。
在这些观点上 , 作者成功说服了我 , 虽然在实际中 , 其操作性还要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 , 但是起码给想要活下去的公司指明了一条生路 。究其核心 , 不论形式如何 , 就是要自己颠覆自己 。很多国内的企业家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 , 比如马化腾似乎就说过(大致意思) , 微信就是要革QQ的命 , 不这样向死而生 , 腾讯就难以长存 。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我在看书的时候不断思考的问题 , 盯着市场 , 盯着客户 , 为什么会出错呢?说明这个逻辑本身是有欠缺的 , 而这是《创新者的窘境》没有讨论的 。不断地满足客户和消费者 , 这个原则是没问题的 , 矛盾在于 , 企业的研发和投入具有延续性和积累性 , 而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则不是简便的 , 甚至连群体本身都不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 。这才是本质的矛盾 。
可以说 , 经济学里通常将消费者假设为完全理性的 , 而在对产品的选择上 , 消费者整个群体来说 , 也许真的可以看作完全理性的 。他昨天还在跟你讨论硬盘的容量再大一点 , 价格再一点 , 体积不是问题 , 但是转身可能就去购买了更小的硬盘——哪怕价格更贵 。
这个群体不做思考 , 只做选择和判断 。因此消费者群体 , 或者说市场在当下做出的选择对未来可能完全没有参考意义——因为下一刻选项可能就变了 。而选项的改变 , 不是市场导致的 , 是技术本身导致的 。这可能就是乔布斯说的“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消费者并不知道下一刻有哪些产品可以让自己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