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子推的诗词( 三 )


《水涛沟》 小家碧玉出轴心 , 粉黛无施见本真 。
碣石千行招凤驻 , 悬泉三跌唤龙吟 。
趁时草木相添绿 , 随类珍禽自结邻 。
如许风光非独有 , 只缘缺少性情人 。
《夜宿绵山》 怀抱疲劳入梦酣 , 平明惊瞰处危岩 。
悬崖燕宿忧天坠 , 驿路蛇行叹道玄 。
卦系半山明古刹 , 云遮初日渡群仙 。
登临忘却红尘事 , 默诵南华对月闲 。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或诗词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 , 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 , 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 , 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 , 终身荷圣情 。
传说一、纪念屈原说传说屈原死后 ,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 ,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
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
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 , 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 。
以后 ,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 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
纪念屈原说在所有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 , 影响最深 , 谭绍兵学者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一系列论证 。
黄榴丹也认为虽说法众多 , 但纪念屈原说仍占主流地位 。
二、纪念伍子胥说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吴国故地 , 一般认为端午节是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
伍子胥因为谗言被夫差赐死 , 夫差令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 因此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
苏州科技大学戈春源教授曾表示 , 中国的端午节纪念的5个人 , 其中屈原名气太大 , 人们才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 但他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 。
《荆楚岁时记》 的作者宗懔更是直截了当地说 , 竞渡是“斯东吴之俗 , 事在子胥 , 不关屈平也” 。
三、纪念曹娥说在浙江的东部地区 , 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 。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 父亲溺于江中 , 数日不见尸体 ,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 昼夜沿江号哭 。
过了十七天 , 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 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 ,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 令度尚为之立碑 , 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四、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说华夏民族是龙图腾的崇拜者 , 闻一多先生在其所作的《端午考》 中认为 ,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 。
古时候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 , 五月江河都会涨水 , 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掌管水的龙的身上 , 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和行舟安全 。
闻一多先生还举出了与端午节俗有关的民间传说 , 大体上牵涉到四位古人 , 介子推、勾践、屈原和曹娥 。
愈到后来 , 屈原就愈超过其他人 , 成为端午节的纪 念对象 。
五、夏至说学者黄石 、何新 等认为 , 端午之节 , 起源于上古之“夏至节” 。
上古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之两大节日古 , 上古的夏至节 , 是殷商古历的新年 。
同样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 提出三个主要理由:(1)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
(2)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 , 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 , 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
(3)《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 , 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 , 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
”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
六、恶日说有些学者认为端午是“恶日”的观念较为古久 。
《夏小正》 中记:“此日蓄药 , 以蠲除毒气 。
”《大戴礼》 中写道 “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 。
农历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 , 多被父母遗弃不养 。
孟尝君 在五月五日出生 。
其父认为“五月子者 ,  长于户齐 ,  将不利其父母 。
”东晋大将王镇恶 五月初五生 , 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
可见从很早起 , 人们就普遍认为五月是恶月 , 重五之日更是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