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子推的诗词( 五 )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 。
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 , 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 。
这首诗写得清明时的人事和景物 , 语言清新 。
尾联却点出“风光似去年” , “记得承平事” , 透露出对盛世的怀念 。
7 | 宋代程颢 , 《郊行即事》:《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 , 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 , 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 , 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 , 不妨游衍莫忘归 。
【点评】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 , 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 , 清明这一天常下雨 , 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 , 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 , 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 。
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 , 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 , 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 , 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 , 平添了几许稚趣 , 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 , 累了 , 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 , 临水沉思 , 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 , 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 , “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
8 | 《途中寒食》 , 来自唐代宋之问:《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 , 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 , 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 , 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 , 日夜柳条新 。
【点评】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 , 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 , 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 。
前两句写寒食景象 , 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
后两句直接抒情 , 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
在路途中 , 正是寒食节 , 在阳春三月年 , 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 对君主的惦念 。
9 | 唐代韩翃 , 《寒食》:《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点评】这是...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习俗 诗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 。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 , 晋国太子重耳被奸人所害 , 被迫逃亡 。
重耳的身边有一个随从叫介子推 , 一直跟着他 。
后来重耳饿得快要死掉介子推就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熟了给重耳充饥 。
后来重耳回国做了皇帝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晋文公 , 他论功行赏 , 将当年一直跟随自己人分别封赏 , 竟然唯独忘记了介子推 。
介子倒也不计较 , 两袖一挥 , 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上山隐居去了 。
后来经人提醒 , 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这个大恩人 , 于是派人去请介子推出山 , 他不肯 。
于是晋文公亲自去请 , 介子推还是不愿意 。
晋文公也是够绝 , 他想了一个绝招 , 就是放火烧山 , 想借此把介子推逼出来 , 介子推更绝 , 情愿活活被烧死也不愿下山 。
悲剧就这样造成了 。
介子推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
介子推在死前留有血书一封 , 上书: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
柳下作鬼终不见 , 强似伴君作谏臣 。
倘若主公心有我 , 忆我之时常自省 。
臣在九泉心无愧 , 勤政清明复清明 。
晋文公很伤心 , 于是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就是说家家户户都不许生火 , 只喝凉水 , 吃冷食 。
第二年到了介子推的忌日的时候 , 晋文公又去祭拜 , 竟然发现当初介子推被烧死的那棵柳树竟然重新长出了新叶 , 晋文公十分感慨 。
又想起介子推生前所倡导的清明政治 , 于是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 而柳树就是清明树 。
所以“清明”这两个字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思想 。
经过千百年的流传 , 清明的习俗已经多种多样 , 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 , 据载 , 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 , 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 , 仕女云集 , 踏青之风也极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