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著作的读后感怎么写?( 四 )


以往的"教师中心论" , 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关系的紧张 , 而"学生中心论"又削弱了教师的职责 , 对学生成长同样不利 。其实 ,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 。这种关系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评判 。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具有宽容、温厚之心 。努力减少一些苛责、失望和冷漠 , 增加几分理解、信心和亲切 。努力从学生哪怕是极细微的闪光点上 , 分享满足、愉悦和欢乐的情绪 , 能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时间、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样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尊重 , 教学工作才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 。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慢慢努力了 。
在假期中重读《教育学》 , 给我以新的启示 , 其实人就是在不断的读书中进步 , 让我们继续读书吧!
【篇2:《教育学》读后感】
不知不觉工作已将近十年 , 经历了数不经的考试 , 每次考试之后 , 好的成绩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 不自觉的就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天读了《教育学》 , 内心竟有深深的不安 , 多年来在我心中树立的工作目标竟轰然倒下 。原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出好的成绩 , 更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 成绩只是学生的一部分 , 而大多数教师却一叶障目 , 按照学生的成绩带上了有色眼镜 。
如何摆脱这种态度 , 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爱的界限 , 要一视同仁 ,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成为一种义务 。师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 , 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的能源和灵魂 。这种爱不能是表面的应付工作 , 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 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这种爱是无私的、高尚的 ,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
热爱学生 , 喜欢学生 , 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 , 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 , 分享他们的快乐 , 分担他们的痛苦 , 排解他们的忧愁 , 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 , 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 , 学生愿意把教师当作益友 , 从内心深处把教师当做自己排忧解难的朋友 。教师以身作则 , 对学生或示范 , 或帮助 , 或促进 , 使每一堂课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 , 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 , 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 方法 。教师关心学生 , 把爱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 不能只爱一部分学生 , 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 , 那是偏爱 , 偏爱是一种不公平的情感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 ,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长远的师爱 。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 , 而且通过爱以达到教育效果 。教师爱学生 , 就有教育 , 学生爱教师 , 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