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集读后感怎么写?( 六 )


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感 。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诗的美感 。如《再别康桥》,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 。
“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 。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 。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 。这正是情感经过理性的洗礼后所能达到的一种诗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
徐志摩的诗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 。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 。
《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实写黄鹂,虚写诗人的感觉: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 。
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诗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 。
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 。《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 。”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徐志摩诗集读后感怎么写?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明白,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以往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我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冶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梦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