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怎么写?( 二 )


(讲述第一次与第四次哄笑时 , 播放电影视频 , 让学生真实感受孔乙己“排”“摸”的不同镜头 。随文分析这是一些怎样的人?)
①短衣帮:在封建社会中 , 处于备受压迫的社会底层 , 同样可悲可怜 。
②小伙计:一个孱弱、饱受歧视却又参与歧视的孩子 。
③掌柜:挖苦并反复念叨孔乙己还欠他十九个铜钱 。
④众人:围观 。
孔乙己是一个当时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 , 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 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这些哄笑是麻木的笑 , 这使孔乙己的悲剧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 。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 , 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 , 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 , 以乐境写哀 , 更令人悲哀 , 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 , 而是社会的悲剧 , 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
3、孔怎“看”——性格悲剧:精神与现实的落差(固守读书的人的“身份”丧失生存的能力)
正面写孔乙己的外貌及绰号的来历;孔乙己面对众人嘲弄时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等描写 。
分析:“窃”与“偷”;满口的文言词汇;对待钱的动作 。
4、作者“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 , 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 , 善良而又无能 , 可怜而又可气 , 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 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
(二)分析孔乙己“大约”死了
(提示:“大约”可以从时间推移的角度入手分析 , 因为没有亲见 。)
侧面了解孔乙己:好吃懒做不肯自食其力;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腿丧失劳动力 。推断“许是死了” 。
长久不见孔乙己:抓住时间词(自此以后——年关——中秋——第二年的端午——中秋——年关) , 推断孔乙己“大约”死了 , 可见其悲剧 。
四、今眼再看“孔乙己”
1、写作背景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 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 , 鲁迅先生后来亲自将它译成日文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 , 当时科举制度虽已废除 , 但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 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 , 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 , 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 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 , 思考当时的社会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