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初中600字怎么写?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是她个人的情感 。写她与儿子一起逛街时,儿子不愿跟她牵手过街,儿子大了,有了疏离感;写她母亲得了老人痴呆症,反反复复的问她是谁,写她与母亲逛街,母亲的那个爱美样子;写她与父亲同样在过街时,要牵她的手,而她已经人在中年,写她父亲最后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时,由于佣人的疏忽,眼屎黏住了眼 。等等 。
龙应台的文笔优美而细腻,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娓娓道来,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笔端,跃然纸上 。只是让人不禁为之唏嘘的是,父母老后的情形 。我甚至觉得在美丽文字的背后,龙应台是不是也想到了她老时的情景?由此,你不得不想到自己 。
这个社会是需要关怀老年人的 。虽都说老人像孩子,但孩子是生命力的象征,而老,那是英雄迟暮,美人易老时 。那是一个成年人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时刻,那是垂垂老去等待死亡的时刻 。那时,多少预示了人生的悲怆 。或者,说的白一点,人,要有个好死!
我非常喜欢《(不)相信》中所写的,假如我笼统的隐晦的表达的话,那就是理想主义堕落为现实主义,而转向实用主义的过程 。是理想沿着这一路线演变而归于世俗的过程 。龙应台在文末引用了李叔同的话 。我想他是尊重这位弘一大师的 。我猜测,她应该非常佩服佛家的圆寂 。因为这是将死亡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从容面对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似乎应对那些主动舍弃生命者抱有尊敬之情 。正像苏格拉底所说,“踏上死亡之途”与“继续存活”,“孰优孰劣”,“只有神明知道” 。
当我们对生老病死充满疑惑时,李叔同在临终前“悲欣交集”四字绝笔及偈语或许告诉了我们他的人生体验 。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

《目送》读后感初中600字怎么写?


这个暑假,我读了女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 。这是一本适合感情细腻丰富的人阅读的好书 。
《目送》收录的七十三篇散文,写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成长单飞,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兄弟的重逢携手……整个暑假,我花了大量时间,终于读完了所有的七十三篇,书未读完时已被深深感动 。
同名篇《目送》,给我的感受最深 。这篇文章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作为母亲,龙应台叙述了儿子华安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多年间的几个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长 。第二段,龙应台作为女儿,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中,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地消逝……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