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生活的诗词

闺中生活的诗词

赞美生活的诗词展开全部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清平调 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 。
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
白牡丹 韦庄(唐)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
栽牡丹 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
赏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
...
求待嫁闺中的诗词,谢谢了 。
展开全部 1.《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2.《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3.《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5.《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
关于闺阁的古诗(一)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
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 。
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
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 。
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
(二)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
而这首诗除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之外,主要的是,感情大胆,直言不讳,平地陡起,无所顾忌,直接挑战世代相袭的传统观念 。
它没有写对丈夫怎样思念,也没有什么梦或信呀的,而是用了一种反衬的方法,写了一个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女子,在春天到来时的快乐的心情 。
但是这种快乐的心情,当看见远处路上杨柳的颜色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转变 。
妙就妙在这里 。
(三)朱庆馀《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的意境也是非常好的,“停”这个字不能理解为灯灭了,而是说昨天晚上这个红烛一直在亮着,好比门前停着一辆马车,不是说马车走了,而是说一直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