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开拓意义的五言诗词( 二 )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
《风流子》——孙光宪 茅舍槿篱溪曲 。
鸡犬自南自北 。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 。
听织,声促 。
轧轧鸣梭穿屋 。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村景》——陈与义 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 。
蚕上楼时桑叶少,水鸣车处稻苗多 。
《小舟白竹篷盖保长所乘也偶借至近村戏作》——陆游 茅檐细雨湿炊烟,江路清寒欲雪天 。
不爱相公金络马,羡他亭长白篷船 。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王安石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 。
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 。
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
《村舍》——陆游 剥啄敲村舍,丫叉揖主人 。
新墙拆龟兆,疏瓦断鱼鳞 。
红粒炊畲粟,青烟郁涧薪 。
得床思熟睡,寒犬苦狺狺 。
《村舍》——许浑 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 。
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 。
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 。
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 。
《山村晓思》——于濆 开门省禾黍,邻翁水头住 。
今朝南涧波,昨夜西川雨 。
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烟渚 。
不问水边人,骑牛傍山去 。
词语开拓的意思展开全部 开拓 拓 kāituò (1) [open up]∶开辟 在荒原上开拓出大片农田 “开拓”是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如:开拓新局面,它用于比喻义时,对象可指领域也可指胸怀,如开拓人的心胸 。
(2) [develop]∶采掘前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 开拓巷道 为形成完整的运输、通风、排水等系统,需要开掘竖井、通风井、运输等巷道,使矿床与地表联通,这种开掘工作叫开拓 。
...
求优美的五言诗词, 佳答案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雨去花光湿,风来叶影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风林惊坠雪,雨涧咽飞湍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我来自东,其雨零濛向醉里谁扶,满身花影
词史上第一个以诗为词,开拓词境的词人是谁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 “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苏轼小像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 “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19] 诗作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