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九 )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 。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
(1)思——问题 。
(2)画——重点句 。
(3)找——重点词语 。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
(1)指读第2自然段 。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 。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 。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
2、学习第3自然段 。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
(1)思 。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 。“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
3、学生自读3~5句 。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 。“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 。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 。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