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读后感( 八 )


紧紧握着手中的笔 , 昔日的一幕幕浮现脑海:曾几何时 , 你陪我一起奔跑在田间;曾几何时 , 你替我轻轻抹去嘴角的饭粒;曾几何时 , 你帮我流泪背上抄袭的黑锅 。望着你远去的背影 , 我有了心跳的感觉 。
睁开眼 , 天已大亮 , 这是一场梦?但却演绎得如此真实 , 手中的笔还余温尚存 。这是现实?我有为何躺在床上 , 门依然紧锁 。指尖触碰到心脏跳动的寄情 , 我想这也许不再重要了吧 。

《冬天》读后感


由埃尔顿父母亲、韦恩、大卫伯伯、内尔斯和埃尔顿组成的一家六口住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的农场 , 那里四季分明 。他们在那里过着质朴又地道的乡村生活 , 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古老生活气息……
主人公埃尔顿的视觉让我们在书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在他的生活感受里 , 春天向来就不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而是“万味复苏”的季节 , 从畜棚散发出来的恶臭让一家子都难以忍受;夏天不是繁花似锦的季节 , 而是坐上挂有铁犁的拖拉机在田地里“轰隆隆”犁地的大好时候;秋天不是落叶纷飞的美丽时节 , 而是残酷疯狂的杀生季节 , 随处都是鲜血和牲畜临死前绝望的凄厉哀叫;冬天不是冷酷无情寒风凌冽的寒冬 , 而是温暖人心的季节……
在这四处散发着自然气息的农场里 , 埃尔顿和韦恩这对总是意见不合的兄弟俩每天都沉浸在无穷的乐趣中:帮助母牛们逃离粪堆、在后院的树林里刻下自己的名字、钻进牛栏里给小牛犊喂奶、轮流转动牛乳分离器的曲柄、想方设法模仿西部小说里的牛仔、在畜棚顶和稻草堆之间跳上跳下……除了这些之外 , 经常拌几句嘴、打打架也成了兄弟俩农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大“趣事” 。
每逢冬天晚上吃完饭 , 一家人总会聚在农场的小木屋里:埃尔顿母亲坐在那里织袜子和手套 , 父亲在一旁忙着雕刻 , 大卫伯伯和内尔斯则坐在火炉的另一侧 , 花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洗完碗的埃尔顿和韦恩也走进来坐在小地毯上 , 等着大卫伯伯开口讲故事 。对于这一大家子来说 , 寒冷冬夜里最不可或缺的 , 就是大卫伯伯嘴里从未曾断过的故事声 。大卫伯伯的故事总是能温暖一家人内心最深处 。这些故事就像是涓涓细流 , 平缓柔和地滑进每个人心底 。
贴近大自然的农场生活和满载着故事的小木屋 ,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这两件宝物 。它们不一定是存在于现实中的 , 也可以住在我们的心里:不一定非要有一个农场 , 只要随时随刻想到去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 , 就好;不一定非要有一个坐在小木屋里会讲故事的大卫伯伯 , 只要在心里给自己一个小木屋 , 一个充满美好与幻想的小木屋 , 受伤时可以给自己慰藉 , 高兴时与它一起分享 , 遇到困难时它帮自己渡过难关…这就像是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倾诉的空间 , 也像是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了一位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