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君绿莜诗词

唯君绿莜诗词

橘子洲头的诗词展开全部沁园春·长沙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
漫江:满江 。
漫:满,遍 。
舸(gě):大船 。
这里泛指船只 。
争流:争着行驶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
击,搏 击 。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
万类:指一切生物 。
霜天:指深秋 。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
苍茫:旷远迷茫 。
主:主宰 。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 。
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百侣:很多的伴侣 。
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
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
稠:多 。
恰:适逢,正赶上 。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
意气:意志和气概 。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 。
《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 。
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 。
”遒,强劲有力 。
方:正 。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 。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
指点,评论 。
江山,指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