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学校读后感怎么写?( 二 )


也就是说,遵循“自然发展”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需求 。当儿童想要接触新事物,想要获取新知识,我们提供给他,这时候的教学效果最好 。学校为儿童创造环境,激发儿童的需求,再满足他的需求 。
有一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的是菲亚霍普关于“手工”的安排 。“男孩和女孩同样做烹饪和木工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的目的不是训练他们从事任何行业或职业,而是训练他们成为社会上有能力和幸福的成员 。绘画、泥塑和木工、缝纫一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背后的理论支持,根据书中的表述,是这样的:“注重手工的价值和把重点放在身体生长上是一致的 。幼小的儿童必须继续学习,使他的肌肉运动越来越熟练地协调起来,如果他的身体要发展到健康和效率的最高标准的话,而且没有什么东西比用手制作东西所必需的有控制的和颇为精细的动作更加有助于这一点 。”
这让我想起我在校外一个培训学校兼职美术手工老师的经历 。班上的孩子们,不论动手能力的高低,都是真心热爱绘画与手工的,这是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的 。坦白说,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着光芒,快乐地忙活着小手,是令我很享受的时刻 。我认为,让小孩动手,这个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儿童全心投入、乐在其中的那个时刻是最珍贵的 。但有的家长不这样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结果 。尽管无奈,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想法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也许这是如今社会功利性的一个投射吧 。如何更好地让新的理念指导现状,这也是所有教育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
第三章“自然生长中的四个要素”里梅里亚姆教授把学校的一天分成四个阶段,进行下列基本活动:游戏,讲故事,观察和手工 。不难发现与约翰逊女士的教育理念中的一些共同之处 。杜威对我们指出很中肯的一点现实:“他们的学校教育给予他们的任何手工技能或体力,或者他们日常的生活作业中的任何乐趣,以及文学艺术所提供的最好的东西,都是能被直接观察到和衡量到的更为确切的收获 。”个人认为,这最表面的成果已经是很好的成果 。而这背后的更深远的成果,同样是引人期待的 。
之后杜威进一步向大家展示了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教学”理论、以及很多学校“从做中学”、“教孩子们生活”等打破传统的理念及理论成果 。篇幅之故,笔者在此就不做进一步阐述 。粗浅地谈谈全书给我的感觉:
写于将近一百年前的杜威的著作,阐释的理念对当今各国尤其中国的教育现状还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这是值得我们尊敬、也是值得警醒的 。西方的教育为什么比国内先进?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 。以我,一个在中国教育体制下一路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身份来看,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值得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正确度是一个指标,创新力也是一个指标 。孩子的成绩、证书很重要,孩子的人格养成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