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学校读后感怎么写?( 四 )


杜威认为“误用时间比虚掷光阴浪费更大,教育不当的儿童比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离美德更远” 。孩子童年时至关重要的两样活动的时间:一是嬉戏玩耍时间,二是和家长共度亲密时光 。当中国儿童刚牙牙学语和蹒跚走路时,各种名目的兴趣班就如飞机投弹般狂轰滥炸而来 。兴趣班、特长班、考级、考证书,儿童在作为儿童而有的承受能力范围内过得比父母还要沉重和繁忙 。在这种情况里,父母更多地成为了孩子的督导员 。儿童是羊,父母是放羊人,父母拿着鞭子将小羊从这块草地赶到那块草地 。儿童还没到自己能决定是非和反抗的力量,任由父母摆布,过着看似放养实际豢养的生活 。赶场子的时间多了,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戏玩耍的的时间就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亲密感就会大打折扣,在儿童的内心深处,也许父母更多时间的角色是严格的家庭教师,孩子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 。现在的社会氛围还造成了这么一种情况:放学后儿童在家附近与小伙伴玩耍的情景成了罕见现象,难得看到一两个时那一两个追求儿童天性的小孩往往被认为是调皮的不好好学习的学生 。现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在经济发达地区此种现象尤为普遍 。父母的心理是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在学,我的孩子就也要学 。弥足珍贵的童年时光就被消耗在一间间课堂里和去往课堂的拥挤的马路上,学到的是不用如此刻意将来也能学会的一些抽象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或者是对将来有一些帮助却也得不偿失的东西 。
现在教育所用的整个方法是残酷的,因为它为了遥远的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了现在 。社会使得家长变得敏感,家长越来越害怕孩子浪费童年,不做什么事?可是难道快乐不算吗?整天跑跑跳跳不算什么吗?人的一生永不会这样忙碌了 。卢梭说:“自然要求儿童在成人以前还是儿童 。如果我们想要颠倒这个程序,就会结出一种不自然的果子……不到成熟就烂掉了 。”现在的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就是教室里的课桌、书本、黑板、同学、老师,家里的电器、书桌、父母 。大自然慷慨赐予人类的广阔的奇妙的世界:西瓜虫,变成两断还在蠕动的蚯蚓,水稻,小麦……人类在自己儿时尽情享受过这些自然赐予的宝藏后却禁止下一代接触、抚摸、探寻 。这是对后来出生的孩子的不公,而社会实际也没有这个权利去剥夺孩子们贴近自热,发展天性,培养美德的权利 。这是人类发展的悲哀 。
当今学校教育似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每每遇到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影响孩子命运的考试,媒体总是不舍放弃新闻报道的机会 。孩子的家长也竞相参与到孩子的大战中,“家校路路通”时刻联系着家长和学校 。但是,这些人的关注无法给我们孩子的学习条件带来根本的转变 。当我们的孩子在受教育的漩涡里痛苦挣扎时,这些人只能做到像围观群众般里三层外三层的越积越多,时而发出一两声无奈的心疼的叹息 。中国教育渴望受到更多学者专家、政府机构的关注 。但愿明日之学校早日成为今日之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