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词赏析( 五 )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 , 由苦思而难眠 , 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 , 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
这一声“怨长夜” , 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
按律诗的要求 , 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 , 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 , 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 , 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 , 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 , 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 , 蝉联而下 , 自然流动 , 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二句 , 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 , 彻夜相思 , 灭烛之后 , 尤觉月华光满可爱 , 于是披衣步出室外 , 独自对月仰望凝思 , 不知过了多久 , 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
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 。
这一联貌似写赏月 , 实则寓写怀远幽思 。
月的清辉 , 最易引入相思 , 诗人神思飞跃 , 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 , 身可与之相依为伴 。
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 , 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 , 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 , 此中情景 , 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 。
诗写出月光的可爱 , 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 。
这联属对工整 , 顿挫有致 。
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 , 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 , 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 , 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 , 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 , 更深露重 。
人单思苦 , 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二句 。
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 , 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 。
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 , 揽之不盈手 。
”句 , 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 。
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 。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 。
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 , 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
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 , 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
诗题《望月怀远》 , 全诗以“望”、“怀”着眼 , 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 。
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 , 句句不离怀远 , 把月写得那么柔情 , 把情写得那么沉着 , 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 。
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 。
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
诗歌赏析:《中秋》 一、《中秋》赏析:从立意的角度看 , 李朴这首诗借月光的皎洁来写自己内心的纯洁高尚 , 立意新颖 , 构思奇巧 , 颇具有独创性 。
二、扩展知识:1、作品欣赏: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 , 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 , 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 , 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 , 更待银河彻底清 。
2、作者简介:李朴(1063-1127) , 北宋理学家、学者 , 字先之 , 时人称“章贡先生” 。
虔州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 。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进士及第 。
初任临江军(治今江西樟树市)司法参军 , 后转任西京(今河南洛阳市)国子监教授、虔州(今江西赣州市)教授 。
后迁国子祭酒 。
为官刚直不阿 , 不畏权暴 , 直言敢谏 , 有才名 。
关于中秋的诗词10首曲江池畔杏园边 。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 , 万道虹光育蚌珍 。
天上若无修月户 , 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 。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 。
拜华星之坠几 , 约明月之浮槎 。
西北望乡何处是 , 怕天放 , 此夕羁人独向隅 , 忽依高阁堕檐前 。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月色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