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浣花溪诗词( 八 )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 。
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
“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
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
展开
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并说出其象征意义陆游《卜算子·咏梅》赏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
以松柏象征坚贞 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 。
《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 。
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
以竹象征气节 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
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 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