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蝉的古诗词( 五 )


”在陆之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而罗之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 。
两诗借蝉言志,旨在讽刺批判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昏暗 。
(5)其余如:唐人雍陶的“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清人朱受新的“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 。
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咏蝉》),也都...
有哪些描写‘蝉’的诗句?描写‘蝉’的诗句: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唐 骆宾王《咏蝉 》释义: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 。
2、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
——唐 姚合《闻蝉寄贾岛》释义:秋天到来,蝉的吟唱更为愁苦,半是哽咽而断,半是随风而逝 。
3、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
——宋 朱熹《南安道中》释义:栖在高处的蝉多有悠远的声韵,茂密的树林中传出它们袅袅的余音 。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南北朝 王籍《入若耶溪》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 。
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释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
6、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唐 李商隐《蝉》释义: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 。
7、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
——魏晋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释义: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
8、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唐 虞世南《蝉》释义: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
9、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唐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释义:傍晚时候凉风吹来,听到蝉的鸣叫,心中更加悲伤 。
1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
——宋 柳永《雨霖铃》释义: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
《蝉》的诗句和诗意一、《蝉》的诗句: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作者是唐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虞世南 。
二、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
三、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形状、习性、声音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
四、诗意:1、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
2、全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
五、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的人格 。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
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
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
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
描写蝉的诗句展开全部 蝉朝代:唐代作者:虞世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蝉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蝉朝代:唐代作者:张乔原文: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
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
蝉朝代:唐代作者:陆龟蒙原文: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 。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
蝉朝代:唐代作者:罗隐原文: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
...
虞世南写的蝉古诗的意思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