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前后期诗词创作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
世人又称王荆公 。
北宋临川人 。
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
北宋帝国首相、新党领袖 。
其亦擅长诗词,最著名的要属《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 。
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 。
1069年,宗神宗时任参加政事,推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变法 。
1070年,升任宰相 。
由于新法中关于土地改革影响到地主阶级与相关的官僚,变法遭到知识分子的敌视 。
使得他在民间形象不佳 。
1074年和1076年两次被罢免职务 。
宗神宗死后,原反对派司马光(曾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被排挤)任宰相,几乎废除了所有法案 。
变法失败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
王安石生平大事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 。
任地方官多年 。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
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
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
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熙宁三年(1070)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 。
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 。
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 。
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 。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 。
熙宁八年(1075)复拜相 。
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 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
王安石文学1.前期诗歌王安石存诗1500多首,诗歌创作以退居江宁为界,前后两期诗风有很大差别 。
前期诗歌主要以杜甫的创作思想为主导,以关心时事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主要题材,具有明显的写实精神 。
正因为王安石对杜甫的崇拜,所以他在前期的诗歌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自己的政治观,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紧扣当时的时政,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把自己渴望济世匡俗的理想抱负写进了诗中,如《感事》、《河北民》、《收盐》、《读诏书》等诗篇,密切联系现实人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表现了他主张革除弊政、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和博大胸怀 。
2.后期诗歌王安石的后期诗歌是指:他在熙宁九年罢相后的创作 。
仕途的丰富经历,变法失败的复杂心情,使他的诗风发生很大变化:前期诗歌中洋溢的那种政治热情已经逐渐消退,大量的写景取代了政治诗的位置;艺术走上了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之路,注重对仗、用典、声律的精益求精,吸收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追求诗歌的艺术美 。
又如《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 。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这些小诗新颖别致,锤炼甚工,妥贴自然,意境清丽,表现出荆公体的老练圆熟 。
他的《泊船瓜洲》诗亦很有名: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 夏至|2022夏至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吗
- 奶粉|合格奶粉排行榜,合格奶粉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 洗衣液|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婴儿洗衣液,好用安全的婴儿洗衣液排行榜前十
- 好用手机|十大好用的手机排名 性能最好的手机前十位
- 再好的关系,在金钱面前,也会瞬间崩塌
- 元宵节
- 斗罗大陆|封号斗罗实力排名前十 封号斗罗最强排名
- 前任真心想要回头的行为体现
- 三金|三金可以分两次买吗
- 结婚|结婚前三金放在女方还是男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