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怎么写?

小时候,很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启蒙教育读本,从“人之初,性本善”,背到“弟子规,圣人训”,有接触了《千字文》、《论语》等等 。然而,在这众多书中,《论语》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论语》可是一部经典著作,大家都知道这部书 。可是,你真的了解这部书吗?
《论语》,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死后,由其弟子编写,是一部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言行和思想的书 。而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此部经典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论语》这部书,是边读边悟的,小学时,只是摇头晃脑地看似津津有味地读,其实心里一点想法也没有 。而现在,已经长大,自然对这部书的理解更深了,这本书,从学习,到人格的修养,再到政治,都予以读者深刻的道理,无论是从做一个君子,还是做各种职业,无论是教书,还是做各种事情,孔子的思想,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堪称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现在透过这部书,更多的是学习孔子教学中的学问 。
记得小学期末考试前的一次国旗下讲话,有我来介绍一些学习上的方法,而现在学子们也都在为中考,高考忙这忙那 。在学习中,孔子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我们最熟悉不过,我们要做到预习,复习等等 。还有“吾日三省吾身……”等等,都使我收获颇多,所以,孔子也是我们的最好的老师
孔子这位伟大的人,提出了许多思想,最主要的两个字就是“仁”和“礼”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而这和如今一点也不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为了治国 。我相信将来,会振兴中华!
不管怎样,记住“仁” 。

读《论语》有感怎么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短短的一则语录让我联想到了我身边的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毅力 。努力学习,温习,最终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