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怎么写?( 四 )


“心灵之道”即如何解决心灵困惑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饭,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意为: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 。
子贡曾经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这怎么样?孔子 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就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谄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生活所剥夺,不会因富贵而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的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就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便是心灵的呼唤 。
“君子之道”:彬彬有礼的君子是与小人相对而言,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历史上的小人是指与君子相对应的不道德的人 。于丹则解释为“小孩子”,女人和小孩子都是依附于男人的人,或者将其解释为襁褓中的婴儿,既从满月到周岁的婴儿是最难养的,说明女子与小孩子都有共同的心性,你对他:“进则不逊,远则怨”这就是你对他好,他不知道恭敬,你疏远他,他反而抱怨的合理解释 。
“理想之道”:怎样才是最理想的呢?于丹在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时说:孔子提倡人生效率和人格尊严,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 。以德报怨,不可取,你献出太多恩惠慈悲,用不值得的仁厚 。面对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资源浪费 。第三种,用你的公正耿介和磊落,以及高尚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要把有限的情感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不仅要避免资源浪费 。更不能忽视心灵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
总之,心灵呼唤人们要想做到四十不惑,就要学会用减法去生活,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的愿望,不断舍弃那些不是心灵需要的东西 。人的内心,其实就像一栋空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总想着要把所有家具和装饰都摆在里边,结果最后发现,这个家拥挤得像胡同一般,反而没有地方放自己,这就是被物欲奴役了 。选择自己需要的,放弃心灵不愿的,心灵就会快乐和安宁,身心才会健康 。

读《论语》有感怎么写?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从它简洁朴实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