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作文( 五 )


八、《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 望极春愁 , 黯黯生天际 。
草色烟光残照里 , 无言谁会凭栏意 。
拟把疏狂图一醉 , 对酒当歌 , 强乐还无味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急求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为题的作文一篇! 1悯农——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悯 农——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作家李国文说得好:“在古代 , 中国的诗坛之所以人才辈出 , 佳作层出不穷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人在面临个人伟大抱负与封建黑暗官场现实的矛盾时 , 良知往往使他们站在了大多数人一边” 。
的确 , 诗人的这种“回归大众”的举动 , 为中国的诗歌文化注入了太多太多的活力与精神 。
而这些在矛盾中做出正确抉择的伟大诗人们 , 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悯农”情怀提升到了“人文传统”的高度 。
他们带来的精神财富 , 我们至今还受用无穷 。
“悯农” , 通俗地说 , 就是关爱、同情那些在封建势力压迫下过着贫苦生活的劳动人民 。
而它的内涵 , 早已通过凝练优美的诗句烙在了我们的思维意识中了 。
在中国 , 想必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能用稚嫩的嗓音背出“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的诗句 。
稍长 , 我们又学会了白居易的《观刈麦》 。
至今 , 诗的最后一句“念此私自愧 , 尽日不能忘”仍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
中国的诗人还特别擅长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
比如 , 《病牛》中所描写的独卧残阳的老牛 , 就象征了奉献一生、劳动一生的贫苦劳动人民 。
聪明的作者借这个典型形象 , 将自己的“悯农”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
读者在读到这首诗时 , 往往会被诗中流露出的作者对百姓的赞美和同情所深深打动 。
可以说 , 诗歌在对“悯农”情怀的传承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
“悯农”在另一方面 , 大胆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群众觉醒 , 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
诗人利用诗歌精巧简炼、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特点 , 用朴素的语言为当时的人们揭露着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 。
这样的诗句太多了!“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十指不沾泥 , 鳞鳞居大厦” ,  “农夫心内如汤煮 , 公子王孙把扇摇” , “遍身罗绮者 , 不是养蚕人” , “为他人做嫁衣裳”…… 。
这些诗句我们耳熟能详 , 有些甚至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用语中的一部分 。
很多学者都指出 , 中国古代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 就是精炼而易于传诵 。
这些“悯农”诗在传诵的过程中 , 很容易将其思想内涵传播给普通民众 , 从而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和抗争精神 。
这是非常可贵的 。
“悯农”只是中国古典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传统之一 。
即使在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 , “悯农”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
相信我们在吟诵着“锄禾日当午”时 , 心里也一定会涌动着关爱劳动人民的情怀 , 并真诚希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
2中国人自古以来是重气节的 , 这一点往往突出的表现为对国家 , 对民族的忠贞 。
对于这一深厚的人文传统 , 我们可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寻到佐证 。
谈及对国家及民族的忠贞 , 不得不提的是文天祥的诗句 。
“臣心一片磁针石 , 不指南方誓不休” , 是他对南宋王朝的忠爱;“而今别却江南路 , 化作啼鹃带血归!”是他在故土被鞑虏强占后 , 撕心裂肺的悲痛与追恋;“思公有奇节 , 一死何慨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