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诗词赏析( 四 )


在终于脱离了乐籍恢复了自由身后,她一身素淡的女冠服,在浣花溪畔开始了新生活 。
她鄙弃世俗功名,梦想的只是把自己的爱安顿在一个忠诚而又热忱的男子身上 。
然而,一个苦寒出身的贫家女,一个曾经是乐伎的女子,又怎么可能真正拥有自由?怎么可能收获到与她的美貌、才情、人品真正相配的美好爱情?她一次次付出,一次次让“结同心”的美梦幻灭 。
凄风苦雨的日子就像锦江的水绵延不尽,比这样的日子还要多的是心灵的风刀霜剑 。
知己难求、知音渺渺的痛苦里,美好春天的来临,只能更引起她相思的惆怅,而岁月无情时光流逝,无法把握爱情又无力留驻青春,“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
薛涛看着枝头最美的花朵,数着指尖流走的时光,就像看着自己的美丽在徒劳地开放,兀然地凋零 。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花开同赏花落同悲的知音犹在天边,不识相的春风怎能知道风华绝代的才女满腔的忧怨,春鸟的啼叫仿若是诗人心底的哀吟,而窗外曼舞的柳絮更让她想起了那些朝秦暮楚的男人:“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
”补充回答: 薛涛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生活的时代,她曾经沦落风尘的乐伎身份,注定了她难以寻觅到一个真正的可以相伴一生的爱人 。
出众的姿色,超群的才艺,都不能改变这一切 。
她只能是不系之舟、无根之萍,漂泊无依,没有归宿 。
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倾泻在诗歌里,形成了她“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的独特诗风,她创作的主旋律是悲凉哀怨的 。
这组《春望词》可谓寂寞愁绝声声悲苦,诗歌的客体物象已被主体情化,春天的一草一木全化成了诗人惨淡身世、悲愁心灵的折射 。
全诗看似极其简单,直抒情怀、明白如话地表达了孤独之感,失恋之悲 。
然而这样的简单,是繁华之后的简约,是万弦俱寂后唯一的清音 。
是诗歌的至境 。
年华易逝,知音难求,薛涛的身世之感,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人心口永远的痛?薛涛有过热烈的爱情追求,有过痛苦的相思和“芙蓉空老蜀江花”的哀叹,但她从没有过低眉屈膝的乞怜和哀求 。
她独居浣花溪四十余年,生活虽孤苦,但人格高尚,精神始终高雅,个人遭际不幸并未使她把视野局限在寂寞的小...
《春望》的赏析是什么? 《春望》 赏析:忧时伤乱,是杜甫安史之乱之后的诗歌创作的一个重大主题 。
这首诗即景伤春,用沉痛的笔调抒发胸中无限悲愤之情 。
将国仇和家恨融为一体来进行展现,写得是字字血,声声泪 。
读罢令人低回欲绝 。
在杜甫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众多诗作中,《春望》是用情最浓、表意最深、格调最高的现实主义绝唱之一 。
好诗都是诗人真切感情的最高结晶 。
这首诗中,诗人悲天悯人的博爱胸怀,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时局的变化和人民的疾苦息息相连 。
他绝不是低低切切地为了一己的愁苦而作草间虫鸣似的叹息,而是背着时代悲愤的主旋律.在短短四十字的诗歌中奏出了旷古悲壮的哀时之歌 。
前人称杜诗为“诗史”,正是因为他“善陈时事”,诗歌中才有很多“敷陈时事如史”的叙事之作 。
如果我们能把“诗史”的含义理解得更宽泛一些,把考察的重点放在是否表现了时代矛盾与时代情绪的问题上,那么杜甫如《春望》这样的抒情之作就是最杰出的“诗史”之篇 。
《春望》诗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注释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
3、浑:简直 。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