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九 )
(二)苦读的幼年时代
梨园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 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京剧演员,兼擅青衣花旦,被列为“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亲梅竹芬,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京剧演员,可惜英年早逝 。伯父梅雨田是一位出色的京剧器乐家,号称“六场通透”(即所有场面上的乐器都能拿起来伴奏),长期给谭鑫培伴奏 。自幼受到的艺术熏陶,为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基础 。
梅兰芳幼年的生活相当艰苦 。他父母早逝,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 。这期间他除了学青衣戏外,还学花旦戏、武功、昆曲等 。同时还看戏,用心比较、琢磨前辈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华 。
除了演戏练功外,他的业余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喜欢养鸽子、养花和书法绘画,而这些爱好对他提高表演艺术起了很大作用 。幼年的梅兰芳眼睛微微近视,有时还迎风流泪,眼珠余转也不灵活,因此每当黄昏时分,他让鸽子翱翔空中,让自己的眼睛随着鸽子转动,认真锻炼眼力 。久而久之,双眼灵活自如,透亮传神 。
他认为京剧的服装色彩、化装、脸谱、舞台装置都和美术的密切关系,最好自己能画 。1913年至1914年两次赴沪演出,他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下了忘年之交,于是开始了绘画生活 。先请王梦白教画 。后向陈师曾、姚茫父学习画佛像,向齐白石、汤定之学习画草虫、松梅等 。
梅兰芳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也为人称道 。早在1920年,就拍摄了无声舞台纪录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
(三)博采众家,自建梅派
梅兰芳20岁时,已经是一位驰名京沪的京剧演员了 。
1913年11月,梅兰芳第一次和王凤卿应邀去上海演出 。上演了一二本《虹霓关》,开创了在同一剧目中一人演两个不同行当、不同扮相、不同演法的先例 。“枪挑穆天王”轰动了大上海 。
1914年秋冬,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增加了《贵妃醉酒》等剧目,历时45天,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曾以22万多张票,当选为“伶界大王” 。
两次赴沪演出,是梅兰芳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他在艺坛上的地位明显得到巩固 。
梅兰芳回到北京后,开始创作《一缕麻》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揭露官场黑暗的时装新戏,对推动京剧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
不久,他又尝试排演了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等,刻画了那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妇女形象,创造出新的妇女装束和扮相,丰富了京剧舞台服装 。这些取材于文学的古装新戏,为观众喜闻乐见 。
1915年4月到1916年9月,梅兰芳编演了11出新戏,同时还整理和上演了许多传统戏,比如《宇宙锋》、《花木兰》、《考红》等 。1921年,编写的《霸王别姬》,刻画了一个善良、有见识、富有感情而又坚贞不屈的的虞姬形象 。此剧后来成为梅派保留剧目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