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的实习报告( 六 )


3.更换焊条的时间要短,以减少接头处的冷却时间,接头处温度越高接头越容易 。
C.用反变形法及碱性焊条打底提高弯曲试验合格率 。
较厚钢板的焊接,因焊接层数增加使角变形也相应加大,当角变形量很大时易引起焊根裂纹,称做变形裂纹 。其原因是在焊缝收缩时产生角变形使焊趾处产生拉应变,当焊趾处有咬边、焊瘤等缺陷时其裂纹产生尤为明显 。为防止焊根裂纹可采取预留反变形法和熔敷金属抗裂性好的碱性条打底法 。具体作法是:在组对焊接前先预留一定的反变形量,其值的大小根据材质、板厚、焊接位置而定 。
立焊
立焊是指沿接头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焊接 。焊缝倾角90°(立向上)、270°(立向下)的焊接位置,称为立焊位置 。在立焊位置进行的焊接,称为立焊 。
2.2.1立焊的注意事项
1)使用的电流不要过大,略低于角焊电流,选择焊条的大小立焊示意图要根据焊件的厚度而定 。
2)焊接方法,采取之字型或三角型焊接方法 。Vx、Vy、Vz三个运动之间应协调一致,防止焊缝熔透高低不均 。
3)两侧熔化宽度应一致,防止产生未焊透,保持焊缝熔透整齐 。4)当铁水敷上之后要立即作Vx运动,不能停留或减慢速度 。
5)采用反复灭弧法收尾 。
2.2.2向下立焊在大口径长输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向下立焊技术在长输管道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采用纤维素焊条进行根焊和热焊 。低氢型焊条进行填充、盖面 。用纤维素焊条进行热焊可形成气渣保护、熔池清晰、电弧吹力大、热量集中,增加了对管接头坡口根部的穿透能力,易于根焊且背面成形良好;用低氢型焊条进行填充、盖面焊,能降低焊缝中的氢含量,从而提高焊缝的力学性能 。
A.焊接
1.焊前预热
焊接前,在管接头坡口两侧各大于75mm范围内进行火焰预热,预热温度应控制在100——120℃,加热时应使温度均匀上升 。可采用测温笔或表面温度计在距管口50mm处进行测量,预热结束温度应稍高于规定温度,但不宜超过50℃ 。
2.接头组对
管道的组对是保证向下立焊焊接质量和管接头背面成形良好的关键 。如果坡VI形式、组对间隙和钝边的大小不合适,易造成内凹、焊瘤、未焊透等缺陷 。为此,在现场直段焊接时采用专用内对VI器;在连头处采用专用外对VI器,以确保错边量小于1.6mm 。
B.操作要领
1.根焊
管道焊接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形,背面焊缝要求焊波均匀、表面光滑并略有凸起,因此底层焊道是保证背面成形良好的关键 。施焊时,在管接头12点处前方10mm处的坡口表面上引弧,待电弧引至起焊处,在起焊处稍作停留,钝边熔透后沿焊缝直拖向下打开熔孔,形成第1个熔孔后,焊条迅速压低并采用短弧焊,焊条作直线或往复小动作,快速、均匀、平稳地向下运条,要求焊工注意力必须集中,做到“听、看、送”三要点 。“听”就是要注意昕是否有电弧击穿管坡口边时发出的连续噗噗声 。“看”是要注意观察熔池的温度和熔孔形状的大小 。熔池形状的大小应保持基本一致:熔孔过大说明焊接速度慢,熔池温度高,容易形成焊瘤;熔孔过小说明焊接速度过快,焊接电流过小或焊条角度不当,易造成未熔合等缺陷 。熔于L的大小应控制在每侧坡口钝边熔化1.5mm左右 。“送”就是根据坡口间隙、钝边大小,通过合适的电弧长度、焊条角度、焊接速度及运条方式来控制熔池温度和熔池大小 。把铁液准确地送到根部 。三者互相协调好,以达到单面焊背面成形良好的目的,从而防止缺陷产生 。接头的方法是在熔池的下方做一个比正常焊接时形成的熔孔略大的熔孔,并迅速用角向磨光机将向下立焊造成的溢流凸起的焊道端头磨成缓坡状,使接头处变薄 。接头时 。焊条运动到弧坑边缘根部时要将电弧尽量向下压 。听到“噗、噗”声后,稍停一会儿,观察熔孔是否打开,随后恢复正常焊接,这样可避免产生管背面焊缝内凹或接头脱节 。